第(2/3)页 “也是!” …… 类似这样的对话,在剧院的各个小角落响起。 这些人几乎都是当时被丛文儒折磨和逼迫过的人,各个都因为东海龙宫和省天文馆的事儿同他明里暗里的阴阳怪气过, 此番来到陈见海的酒店,自然而然的也将怒火甩到了他的身上。 而这也导致陈见海在四下张望的时候,总是会不期而遇一些莫名敌意的目光。 见了鬼了…… 此时的陈见海并不知道自己被暗地里骂的妈都不认识, 他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的后脖颈,明明剧院里很暖暖,可他总觉得后面凉飕飕的。 随着剧院里的灯光黯淡,剧场里各种小声交流的声音也慢慢的消了下去。 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中, 李珣穿着自己惯常的户外服,带着鸭舌帽走到了舞台上。 陈见海激动的微微坐直了身体, 上次李珣做的“历史中的南江”,他只是听说讲座很好,但是却没有机会去听现场。 现在总算能把这个遗憾弥补上了。 “去年年底,我有幸得到了枣门市历史研究中心的邀请,对枣门的历史进行一个记录和走访。” 李珣的声音响起。 “作为一个土生士长的藿香市人,我虽然以前来过枣门,但去过的地方属实不多,对这个城市,除了知道这是一个创造了经济交通飞速发展的魔法之城以外,其他的了解几乎是零。” “我寻找了很多资料,也研究了很多论文和文献,并且尝试着根据这些文字性的资料设想出了一条行走的路线。” “但是在我不断考察和佐证这条路线可行性的时候,我放弃了。” “原因很简单。” “那条路线,是给‘数字'走的,而不是给‘人'走的。” “当时的我很迷茫,也很困惑。” “我从没见过有任何一个城市的数字性和飞跃性,会这么的强。” “所以,我拋却了这些文献资料给我的影响,清空了大脑中原有关于枣门的所有记忆,准备用一个陌生外乡人的所见所看,去尝试还原和认识这个城市。” “所以,在一个下着雨的天气里,我出发了。” 似乎是在配合李珣的经历, 当李珣说到这句的时候,淅淅沥沥的雨声混合着高铁行驶的声音,在整个剧院里响起。 “很幸运,到达枣门的时候,枣门没有下雨。” “但是很不幸,我到达枣门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,而车站附近的酒店都已经住满,我背着行李走了几家,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住宿的小旅馆。” 第(2/3)页